1960年4月,邓建桥出生在双峰县三塘铺镇一个贫穷的小山村。1979年12月,他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,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9001部队的一名军人,驻藏三年的军旅生涯,造就了他坚韧不拔、不畏艰难、锐意进取的军人品质。1982年7月,邓建桥退役返乡后,他投身商海,大胆创业、诚信经营,创办爱心基金会、投身社会扶贫、热心公益事业,彰显了一名退役军人的优良品质和大爱情怀。
抢抓机遇,他的事业风生水起。1982年,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他毅然下海,创办实体,成为了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人。1990年,他转投“铁路大军”,修路架桥挥着膀子干,同时不忘学技术学管理。历经磨炼和学习,他厚积薄发,于1998年组建自己的建筑劳务公司,在新疆、哈尔滨、江苏、广西等地承包有多处地铁、桥梁、隧道的修建项目,为三塘铺镇及周边乡镇解决劳动就业2800多人,其中退役军人和贫困人口占多数。如,三塘铺镇枫树山村的罗又超,母亲精神失常走失多年,三兄妹与父亲相依为命,房屋破旧,生活窘迫。邓建桥了解情况后,当即安排其父子三人到公司上班,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,为他家的经济增收提供了稳定的保障,如今,他家建起了新房,生活和居住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。
扶贫帮困,他的爱心感天动地。军人最难能可贵的是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。事业有成了,邓建桥寻思建立一个社会组织,长期帮扶贫困学生、困难家庭。2014年11月,三塘铺镇爱心基金会正式成立,邓建桥当选为会长,他带头捐款6万元,并动员其亲属先后捐款近40万元,基金会第一次会议就现场筹得爱心款98万元。为筹集更多的爱心基金,邓建桥充分发挥几十年所集聚的人脉,或驱车几千公里当面讲,或微信短信、朋友圈宣传,不遗余力地宣扬爱心基金会的宗旨和发展目标。在他的努力下,入会、捐款的老板、企业主、爱心人士纷至沓来,爱心基金会规模和爱心基金迅速壮大。如今,爱心基金会的会员数已达350人,募集爱心基金500余万元,三年来共发放爱心款80余万元,资助了289户贫困家庭、252名贫困学生,成为双峰县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扶贫平台,为了维护爱心基金会工作的正常运转,邓建桥私费支出达20余万元。
2009年,他被选任为双峰县政协委员,至今已连任两届。在县政协“三个一”扶贫行动中,邓建桥与三塘铺镇芒担石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邓浩聪签订了“一帮一”扶贫助学协议,为这个7口之家的贫困家庭带来了曙光。寒来暑往,四季交替,邓建桥在外不忘嘘寒问暖,回家后第一时间去走访慰问。在他的关心鼓励下,邓浩聪同学成绩节节拔高,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。如今,邓建桥已资助其学业、生活支出2万余元,并将继续资助其至大学毕业。
投身公益,他的行动引领风尚。无私奉献是军人的本质特色。2010年,双峰县乡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,而三塘铺镇茶枫公路路面坑坑洼洼,逢雨泥泞不堪,天晴灰雾漫天,因资金筹措困难、村民思想难以统一,一直没有修复改造,刚刚选任为县政协委员的邓建桥了解这一现状后,马不停蹄找沿线6个村的村支部书记商议,不厌其烦深入农户做思想工作,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发动捐款,并带头捐款6万元。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带动下,修路资金短时间内筹措到位,修路矛盾得到了一一化解,茶枫公路建设得以顺畅建设,仅半年时间便建成通车。
八湾小学的扩建改造,他发动会员捐款10万元、个人捐资5000元;马蹄井学校创建省级合格学校,他捐资2万元;枫树山村的亮化工程,他捐资2万元;芒担石村亮化工程,他捐资2万元……邓建桥的举动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,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爱心队伍中。
退役军人邓建桥“身”退“心”不退,继续秉承军人品质,用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,以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“离军不离党,退伍不褪色”的军人本色。